这个夏天,沧小编程娃很忙

2023/8/18转载自【看苏州】

【看苏州专稿 记者/卢中火 视频/蒋子雷】

视频地址:https://h5.kan0512.com/ksz/tw/#/article/index?id=2029552&style=1

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

8月15日,“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”首届人工智能专业组竞技活动在苏州立达中学报告厅拉开帷幕,活动将持续至8月22日。

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局、苏州市科协主办,“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”指导中心(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)、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承办。

清华大学教授龚超,东南大学教授柏毅、田茜、夏小俊、陈伟,苏州大学教授朱晓旭、姚望舒等7人组成专家组为本次活动提供学术指导。

77名选手汇聚一起,在导师们的指导下,一起学习、实践、合作、创新,完成项目任务。

“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,也是一次有益的交流、创意的喷发过程。今年年初,‘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’入选了苏州市数字社会项目。作为重点内容之一,我们将在阵地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活动建设和队伍建设上继续推进,让人工智能走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,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颗科技和创新的种子,为未来国家科技的发展注入更多的青春动能。”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双全介绍说。

为了方便县市的参赛选手,活动还在昆山实验小学、太仓高级中学、张家港世茂小学设立了分会场。

选手张熙楠说,参与这次活动将收获知识和快乐,今天第一天的内容就是满满的干货,让自己大开眼界,老师深入介绍了人工智能,包括它的发展史、应用场景等,“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,我还蛮喜欢的。这部电影叫《I robot》,拍摄于2004年,讲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母体拥有了自我意识,人和机器之间的相处的故事。”

 

苏州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十大“智慧教育示范区”的城市,于去年8月启动了“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”。项目致力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,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苏州教育的深度融合,促进教育变革创新,打造苏州人工智能教育高地,为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奠定基础。

去年12月,“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”首届人工智能普及组竞技活动,吸引了3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赛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。

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,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。活动不仅激发了苏州中小学生对于科技的好奇心与兴趣,更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。

“我觉得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去拓展学生们的思维,比如利用人工智能编程,包括通过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这样的集体学习的形式,锻炼学生们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清华大学工学博士、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龚超如是说。